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专题 推进广东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 为深化医改和计生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版:第3版:专题
PDF原版下载
专题
03

推进广东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 为深化医改和计生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江效东

广东全民健康 信息化建设进展顺利

近年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卫生计生信息统计工作。信息化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支柱,助推医改作用日益突显。全员人口信息系统已成为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省委、省政府将卫生计生信息化列入宽带广东、数字广东、智慧广东、信用广东、广东大数据战略的建设范围。省卫生计生委对信息统计工作高度重视,从卫生计生工作全局出发,全面部署、统筹推进。各地积极进取,狠抓落实,推动工作取得新成效。

加强组织领导 理清发展思路

省卫生计生委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省卫生计生委主任陈元胜亲自担任组长,组织制订和审核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规划,统筹协调解决信息化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同时,组建全民健康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信息技术、人口学、医院管理等相关领域的专家,为我省卫生计生信息统计工作提供专业咨询和决策参考。各地市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大,有的市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当地信息化建设工作。在机构改革中,20个市设置专门科室、配备专门人员负责信息与统计工作,全省基本形成专门的信息统计专业队伍。

去年以来,省卫生计生委根据国家要求,结合广东实际,明确了全省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即整合卫生计生资源,大力推进广东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卫生计生管理服务水平,具体可概括为“36211”:建设全员人口数据库、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建设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应用系统;建设省、地市两级人口健康信息综合平台,支撑跨地区、跨业务领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完善信息安全和标准体系,建设一张覆盖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计生机构的专用网络;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这一总体思路,是今后一个时期广东卫生计生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指南。

加强制度建设 进一步打牢信息统计工作基础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省卫生计生委出台《广东省卫生计生委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办法》,明确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的管理程序和规范,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在计生统计工作方面,省卫生计生委对全省计生统计口径和报表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优化整合计生统计报表,规范常住人口统计口径,为配合“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调整独生子女统计制度,提高全省人口统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水平。

在卫生统计工作方面,统一规范全省卫生统计调查制度和报表制度。规范全省住院病人病案首页格式和全省医疗卫生单位疾病统计分类编码。编印《广东省卫生统计工作手册》、《广东省医疗机构报表制度(2012)》,从源头上保证数据的真实和准确,广东省成为全国唯一的统一各级医院统计报表制度的省份。

计生信息化率先推进 人口信息系统为计生管理服务提供支撑

广东省在全国率先采取省级数据大集中模式,建成信息总量全国第一的全员人口动态信息资源库。该库涵盖全省1亿多条人口基础信息,并依托该库,以云计算技术为支撑,建设全员人口信息系统,实现海量数据、多用户、高并发情况下的高性能运作。同时,通过从源头上控制数据质量,采取上门采集、办事采集和部门共享等方式,努力提高全员人口数据库个案数据质量。数据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记录完整的生命周期。做到“一人一档、记录一生”,详细地记录了每个人从母亲怀孕、出生乃至死亡的所有基础信息;二是记录完整的家庭关系史,通过系统能清楚的追溯还原出每个人亲生父母,呈现完整生命链,对一些遗传病史具有极高的分析研究价值;三是记录完整的迁移变动轨迹。系统记录省内每个人户籍以及现居住地的变动,既能及时提供全程全方位的健康服务,又有利于快速定位突发的传染病源。四是与统计工作有效对接和整合,实现人口个案汇总,自动生成各级各类人口计生统计报表。五是便于省市县各级动态监测个案信息变动,动态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动态监测数据质量。我省的全员人口信息系统,目前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还为全省各级社会管理服务创新,作出多方面的贡献,也将为广东全民健康信息化工程,提供扎实的支撑。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初具规模

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市基本建成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茂名、阳江、潮州、梅州、珠海等市初具规模,清远、惠州、云浮、河源、揭阳和肇庆等市正在筹备和建设。韶关始兴县、清远连州市等县市也建设了县级信息平台,全省在建的县级以上的平台或数据中心39个。已配装信息系统的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数1166个,实现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对接的机构696个,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对接的公立医院71个。全省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达到国家的总体要求,据统计,全省已累积建立城镇居民健康档案8500余万份,其中规范化建档近7000万份。

广东三个率先——

广东省在全国率先采取省级数据大集中模式,建成信息总量全国第一的全员人口动态信息资源库。该库涵盖全省1亿多条人口基础信息,并依托该库,以云计算技术为支撑,建设全员人口信息系统。

广东省在国内率先建立第三方药品电子交易平台。通过在线交易、在线竞争、在线支付、在线监管、在线融资,构建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两个部分的全方位电子商务平台。

广东率先成为统一全省医疗机构病案统计软件的省份,覆盖程度超过全国其他省市。

信息化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公共卫生信息化应用广泛。建成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应急指挥系统,全省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已覆盖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儿童接种、慢病防治、死因监测等业务信息化进一步推进。建立疫情监测网,实现传染病网络直报、儿童跨区域免疫接种。建立全省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实现卫生监督信息一体化、卫生监督管理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建立妇幼保健和职业卫生防治信息系统。

医疗服务信息化进展迅速。全省县级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逐渐实现由以财务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向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转变,推动了电子病历的应用和数字化医院建设。据2013年统计,全省县及县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中:90%以上建有门急诊划价系统和药库管理系统,80%以上建有病人出入转院管理系统、门急诊药房管理系统、会计系统和住院护士工作站,60%建立门急诊医生工作站和住院医生工作站,59%建立临床检验系统(LIS),53%建立公众网站,49%建立放射信息系统(RIS),48%建立电子病历系统(EMR),47%建立医学影像传输系统(PACS),28%开展预约挂号,13%开展远程医疗。三级医疗机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平台建设迅速推进,信息化已经成为医院运营和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一些医疗机构积极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移动终端等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服务中应用,并借助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医疗内部信息系统,延伸至移动医疗、远程会诊、移动健康服务,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群众就医感受方面取得了实际效果。全省21个地级市中大部分地市全面实现医保与本市定点医疗机构的联网结算,2012年全省完成结算3.7万人次,结算金额9.2亿元。深圳全市参保人员99.86%医疗消费都通过医保记账系统实现,在刷卡即时结算方面居全国领先水平。

药品安全信息化建设作用突出。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我省在国内率先建立了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通过在线交易、在线竞争、在线支付、在线监管、在线融资,构建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两个部分的全方位电子商务平台,建立药品质量和电子监管机制,保证信息公开和监管透明。以信息化手段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促使群众用药价格的合理回归。

电子政务信息化特色鲜明。机构改革后省卫生计生委整合完善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众网、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双向视频会议系统、卫生统计直报系统、行政许可审批信息系统等电子政务系统,初步形成3个服务体系,即以“网上办事”为主体的政务服务窗口,极大提高群众办事便利性及内部审批效率;以“信访”为主的全省信访服务窗口,实现信访网上受理、网上处理;以“便民服务”为主体的公共服务窗口。

加强数据分析利用 提高统计服务水平

严格执行数据质量控制制度,统计数据质量明显提高。从源头抓数据质量,通过规范制度、开发软件工具、组织人员培训等形式提高基层工作人员能力素质,提高数据的填报质量;严格执行县、市、省三级审核机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数据质量;建立督查和通报机制,通过质量评估、督导检查、通报数据质量报送情况等方式提高数据质量,广东卫生统计数据质量处于全国排头兵的位置,连续多年在国家数据会审工作会议上得到肯定和表扬,多次在全国卫生统计工作会议上介绍数据质量控制的经验。

加大统计数据动态监测和预测力度。配合专家组对广东完善生育政策进行人口基础数据调查和预测,为广东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提供数据支持。针对3月份以来全省今年出生人数同比异常少报问题的情况,坚持每月对数据进行动态监测,每月以要情专报的形式向卫生计生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专题报告。10月9日陈元胜主任亲自主持召开统计年报座谈会,解决基层少报常住人口出生的问题。人口统计数据动态监测逐步成为统计工作新常态。

加强统计分析与利用,提高统计服务水平。每年编印出版统计年鉴和统计信息简本等统计资料,及时为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提供所需的权威统计数据。结合当前卫生改革中涉及到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深入开展专项分析和课题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地撰写统计分析简报。研发广东省卫生统计辅助决策分析系统,深入挖掘数据,通过PC、移动终端实现方便、快捷的查询、利用,提高统计数据利用水平,为行政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广东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水平还不高、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如珠三角地区人口健康信息化水平明显高于粤东西北地区。即使是粤东西北地区,地市之间发展水平也很不平衡。此外,卫生计生系统内缺乏联通和共享。离散应用比较普遍,横向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纵向的业务系统之间数据不联不通,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普通存在,系统互联共享难度大。数据整合、规划设计、政策统筹、业务协同等重要体制障碍需要突破。资金投入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全民健康信息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长期稳定、保障适度的财政投入,跨部门、多主体、可持续的多方参与合作机制尚未建立。信息与统计工作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薄弱,领军、高技能、实用的复合型信息与统计人才缺乏。

大力推进两大工程促进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

推进两大工程

提高卫生计生部门统筹管理能力

一是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系统项目。这个项目将为全省15个地级市的1967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终端设备(包括电脑、打印机、读卡器等硬件设备),在省和15个地级市、部分有条件的县建设数据中心,统一开发部署一套涵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综合管理等主要功能的基层医疗机构管理系统软件。项目建成以后,以市县为单位基本可以实现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项目的建设既解决了基层的硬件设备配备的问题,又解决了市级数据中心建设的问题,还统一开发管理软件,是全省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的网底工程,对于提升广东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水平将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初步设计方案招标已经完成,项目监理招标基本就绪,近期就可以全面铺开。

二是广东全民健康信息综合管理平台项目。目前项目论证、完善和报批工作已基本完成。省级全民健康信息管理平台,将联通地级市信息平台、省部属医疗卫生机构,并通过地级市信息平台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系统,联结基层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实现全省全员人口信息、居民健康档案、居民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的汇聚和共享。通过统一的管理软件,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计划生育、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六大业务的协同,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地级市区域信息平台共同形成较为完善的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体系。

推进两大工程

必须加强纵向联动

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实现联通和共享,才能更大地发挥信息化的威力。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发挥行业管理优势,充分调动各种行政资源,共同推进两大工程建设。一是要做好广泛细致的需求调研。借鉴信息化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搜集和梳理各个层面对信息系统建设的具体需求。二是要认真组织开展试点工作。切实加强对试点的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保障人财物投入,精心组织实施,认真研究解决试点中的实际困难,及时总结提炼试点经验,充分发挥试点的探索创新、先行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三是要增加投入,做好相关配套工作。如网络环境的准备,力争所有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通光纤。各地市部署信息平台,要准备不少于100平方米的机房。四是要严格执行全省建设规划和技术规范。按照全省统一规划和技术规范,遵照进度时间表,同步进行建设。五是要建立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奖惩制度。特别是对拖全省建设后腿的地区和单位,要给予通报批评,限时整改。

推进两大工程

必须加强横向协同

一是要加强与全员人口信息系统的协同。要充分发挥全员人口信息系统的优势,加快交换平台建设,推动人口基础信息共享共用,完善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与此同时,要在全员人口信息系统加挂计生奖励扶助、社会抚养费征收、业务监控平台、公民个人网页生育服务等子系统,实现居民计生事项网上实时申请、办理和审批。做好与国家PADIS流动人口信息系统的对接,逐步实现与外省信息系统的对接与个案信息实时交互,提高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水平和均等化服务水平。

二是各业务部门的协同。各业务部门要抓紧梳理业务需求,制订成文的业务流程和业务规范。在制订业务需求、业务流程、业务规范时,要贯彻有利管理、方便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原则。总之,要使信息化再造出来的流程和规范,体现为管理更加简便高效,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负担和压力得到减轻,全员生产效率明显提高,老百姓得到更好的卫生计生服务。

三是要加强与公安、民政、社保、教育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建立基于居民身份证的通用身份识别,力争实现凭身份证即能在全省范围内就医、医保结算、办理计划生育审批办证手续、预防接种等等。

推进两大工程

必须同步推进安全体系建设

全民健康信息、儿童信息、财政金融信息是国际公认的三大重点保护信息。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安全保护战略部署,研究制订卫生计生行业信息安全规划。落实《人口健康信息管理办法(试行)》,规范多方参与信息化建设的行为,将人口健康信息保护和标准规范建设的关口前移,与两大工程建设同步设计、同步开发、同步应用。健全标准测试、安全审查、等级保护和电子认证服务体系,切实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隐患发现能力、应急处置能力。

(作者系省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