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综合 看医改 医患各有眼光 亲人一路陪伴 医护悉心救治 用爱创造生命奇迹 援非日记:ICU里的小女孩 浅谈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下的慢性病管理

当前版:第3版:综合
PDF原版下载
综合
03

北京协和医学院开展“全国医务人员从业状况调查”

看医改 医患各有眼光

北京协和医学院社会科学系教授 张新庆

医务人员和患者如何看待当前正在开展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2013年,北京协和医学院社会科学系在9省份45家医院开展了“全国医务人员从业状况调查”。问卷中专门设计了若干与公立医院改革相关的问题,不同类型医院的医护人员、医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差异性回答,为公立医院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表现、根源和后果提供第一手数据,更为客观评价、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思路。

发放医务人员问卷7435份,回收5882份,有效回收率为78.7%;发放患者问卷2360份,回收1820份,有效回收率为77.1%;被调查医院包括公立综合医院、公立中医医院和民营医院。

超过五成医务人员不反对扩张

公立医院扩大床位规模,在缓解广大患者看病就医困难方面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部分公立医院盲目扩张又对分级诊疗制度造成破坏:公立大医院在医改利好形势下快速扩张,虹吸了本应该留在基层的病源,分级诊疗受限。《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遏制公立医院盲目扩张,那么,医患双方对此又是怎么看的呢?

被调查的医务人员似乎并不反对大医院扩张。调查显示,从整体上看,56.6%的医务人员称,为满足不断增加的就医需求,本院应扩大规模,17.0%反对,26.4%说不清。从年龄上看,25岁以下的医务人员赞同医院扩大规模的比例最高,达到60.4%;比例最低的是年龄在35~44岁之间的医务人员,但也达到了47.1%。从专业技术职称上来看,未定级的医务人员赞同医院扩大规模的比例高达60.8%,高级职称者比例最低,有47.4%的人赞同医院扩张,中级职称为49.9%,初级职称为57.0%。从医务人员的岗位来看,调查显示,医技人员中赞同本院扩大规模的比例最高,为60.8%,管理人员为55.4%,护士为55.0%,医生最低,为49.0%。

如此看来,医院规模扩张并非仅仅是院长要政绩,院长似乎只是顺应了“民意”而已。

但调查也显示,医患双方也认识到,公立医院盲目扩张打乱了医改总体部署,背离了新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和建机制”的大方向。

半数以上患者称保基本目标实现

公立大医院盲目扩张背离了新医改目标,脱离了区域人群医疗保障需求。大医院对优质医疗资源的虹吸,加剧了区域医疗资源不平衡性,限制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当医务人员被问到对上述问题的看法时,有47.3%的人称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和建机制”的目标基本实现。在被调查的患者中,57.4%的人有同样的看法。

虽说患者群体对医改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高于医务人员,但低于医改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的心理预期。2013年一项全国公众调查显示:公众医疗卫生满意度排在九项公共服务的末位,仅为62.4分。调查显示:46.9%的医务人员称当前分级诊疗制度所碰到的主要困难是“病人不配合”。公立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依旧,患者大医院就医体验不佳,对医改的评价也就不理想。

患者的大医院情结依然很强

调查发现,公立医院规模扩张的动力依然很强,刚性需求的拉动力不容小觑。

区域卫生规划难以落实。尽管我国200多个城市制定了区域卫生规划,但多部门办医,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使得规划文件被高高挂起。另外,由于统筹公共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失去了医疗资源配置的调控力,大医院发展靠银行贷款、职工集资或创收的惯性已形成。

激烈的市场竞争驱动着公立医院的无序扩张。床位扩张可增加病人,提高医疗收入;而病源增多也意味着同一区域其他医院病源的减少。公立大医院剩余支配权的增加,经济自主权的增大,创造剩余价值的动力增大。深化医改5年来,不少公立三甲医院的年收入由几个亿增加到一、二十个亿。

患者的大医院就医情结和医保覆盖面扩大导致患者涌入大医院。调查显示:四分之三(76.2%)的患者称,为满足增加的就医需求,大医院应扩大床位规模。因此,大医院扩张顺应了患者的这种大医院就医情结。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就医需求被大大释放。尤其是不少省份将新农合在省级大医院的报销比例调高,各大医院还开通了即时结报系统,这更加促使省内病人向省城集中。大医院人满为患,但患者又不愿轻易转到下级医院、协作医院进行治疗或康复。调查显示,半数(52.4%)的医院患者不同意转诊到下级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为了打破服务条块和利益分割,新医改力推组建跨区域的医疗联合体。被调查的医务人员中,89.9%的人也赞同建立联合体。但是,如果患者不信任下级医院,目标使命不明确,考评机制不健全,奖惩措施不到位,医联体也可能会变相成为大医院跑马圈地的新手段。

提示决策者要确立约束性指标

公立医院治理结构的改革是个持续完善的过程,需要探索有效的激励、监督和竞争机制。

确立公立医院改革约束性指标。国家应通过审批、财政拨款、医院院长任命和考核等方式引导公立大医院减缓扩张步伐,将资产负债率、盲目扩张的程度、加床率、新增医疗风险和安全隐患等指标列为公立医院改革成效的考量指标。各级政府无法遏制和扭转公立医院追求奢华、昂贵、高端、特需诊疗服务的,要承担领导责任。公立医院应据国家政策和医院的实际情况,编制收入和支出预算。

将医疗机构发展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实施问责制,保障监督管理机制。限制医院盲目扩张应成为约束机制,写入到卫生规划的实施细则中。区域卫生规范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明确由政府发改部门负责,对医院床位设置有明确数量要求,防止出现为政绩而“冲动”。建立社会监督追究责任制,追究主要领导责任。

积极探索医联体,建立强制性双向转诊制度。国务院医改办、发改委应出台省市协同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完善管理、补偿、运行和监管等配套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推进。理顺医联体内部各利益主体间的关系,形成医联体内部适当的利益分配机制,平衡各方利益。医联体的投入要公平分担。在总额预付或按人头付费的支付机制下,医联体内部分工将成本最小化,医保部门要将医联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支付。试点社区首诊,社区或二级医院的患者需到联盟内三级医院就诊,可预约挂号,“绿色通道”到三级医院内看专家门诊。

(来源:《中国卫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