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 预防乙肝
乙型肝炎(乙肝)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78万人死于急性或慢性乙肝。乙肝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感染乙肝病毒会出现哪些症状?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以肝脏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甚至可能威胁生命。多数人在急性传染期没有任何症状。但有些人有急性症状,包括皮肤和眼睛发黄(黄疸),尿色深,极度疲劳,恶心,呕吐和腹痛, 可持续数周。也有一些人因慢性肝脏感染,以后可能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
乙肝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乙肝病毒的传染性极强,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及性接触传播。
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产期,多为分娩时接触乙肝病毒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
使用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和血制品也可以传播乙肝病毒;
经皮肤粘膜传播主要发生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
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洞、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
此外,与乙肝病毒阳性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也有可能感染乙肝。
不过,乙肝病毒是不会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的。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 (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乙肝病毒。
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肝有效措施
接种3剂次的乙肝疫苗后,超过95%的婴儿、儿童和青少年以及80%的成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可达到具有保护作用的水平,保护期至少持续20年,甚至可能终身免疫。根据我国1992年和2006年两次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算,通过十多年的以乙肝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我国儿童感染乙肝病毒的人数减少了近8000万人,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减少了约1900万人。专家建议,以下人群接种乙肝疫苗:
新生儿;
婴幼儿及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
高危及重点人群: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多个性伴侣者、艾滋病感染者、吸毒者、男同性恋等;
未曾接种乙肝疫苗的且无乙肝感染史的人群。
乙肝疫苗接种问与答
问:为什么新生儿要在出生24小时内尽早接种乙肝疫苗?
答: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所有婴儿在出生后尽早(最好是在24小时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在我国,母婴传播是乙肝的主要传播方式,而且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容易发展为慢性感染,并且发生感染的年龄愈小,发展为慢性感染者的机率愈高。因此,出生24小时内及时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进行母婴阻断是预防乙肝的关键环节。
问:新生儿的乙肝疫苗接种程序是怎样的?
答:新生儿要在出生24小时内尽早接种乙肝疫苗。全程需接种3剂次,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剂次疫苗后,间隔1个月及6个月注射第2剂、第3剂次疫苗。
问:不能按乙肝疫苗接种程序的规定时间接种,怎么办?
答:如果因某种原因,无法按乙肝疫苗接种程序接种,则后续接种只需补种未完成剂次即可,但第二剂次与第一剂次间隔应≥28天,第三剂次与第二剂间隔应≥60天。
栏目:疾控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