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早产分娩最新临床要点
早产是指在满28孕周至37孕周之间(196~258天)的分娩,此时产妇分娩出的新生儿称早产儿,为各器官未成熟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g的早产儿死亡率国内为12.7%~20.8%,国外则胎龄越小、体重越低,死亡率越高。死亡原因主要是围生期窒息、颅内出血、畸形。早产儿即使存活,亦多有神经智力发育缺陷。中国早产占分娩总数的5%~15%,约15%早产儿于新生儿期死亡。近年来,由于早产儿治疗学及监护手段的进步,其生存率明显提高,伤残率下降。国外学者建议将早产定义事件上限提前到妊娠20周。因此,防止早产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和提高新生儿素质的主要措施之一。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以下简称NEJM)对于预防早产分娩最新临床实践要点:
目前,生殖健康管理中的系统性变化(减少多胎妊娠,减少39周前缺乏医学指征的计划性终止妊娠)和早产率降低有关;
孕早期诊断和治疗医学高危风险(如泌尿生殖道感染和营养不良)的策略对于降低早产率没有效果;
既往早产史和宫颈缩短(经阴道超声测量≤20 mm)是早产的主要高危因素;
随机研究已经证实,对于有早产史、短宫颈或二者兼有的病例,孕激素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早产发生率,推荐在这些高危因素的孕妇中应用;
宫颈环扎可以降低短宫颈女性早产复发的风险。
(来源:中国妇产科网)
几项重要研究中宫颈长度和早产发生率的关系。图中红线是那些未治疗的人群中基于宫颈长度的早产放胜率。图中椭圆形的高度及其内的数字是研究中早产的发生率,这些椭圆形的大小并不代表研究的样本量。
早产的预防流程 TVCL(经阴道测量宫颈长度),TACL(经腹测量宫颈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