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见错误: 隐瞒病史 专科思维
误诊现象是长期困扰医患双方又认识各异的问题,是导致医患不和谐的主要因素之一。实际上,医患双方都不愿意看到误诊。要减少误诊的发生,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需要对事物现象及发生过程中的所有信息收集分析、推理判断,才能深入其本质,而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就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过程。除了专业知识之外,医生也很难超越人们的普遍认识规律,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有时需要反复多次验证,所以,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收集病史是重要的一环,而病史提供靠患者及家属或陪诊者,如不能提供真实可靠的病史,容易导致医生误诊。
隐瞒真实病史误导医生。临床上大约50%的疾病通过病史可以得到初步诊断,而病史需要患者如实提供,隐瞒重要病史会干扰医生的治疗决策和对病情的判断,导致严重后果。
案例一:
患儿,1岁零8个月,因咳嗽、发热于晚21:30急诊入院。就诊时测体温38℃,呼吸平稳,双肺呼吸音清,口唇无紫绀。全血象偏低,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初步诊断为急性喉炎。请上级医生检诊认为患儿血象不高,病毒性感染可能性大,给予抗病毒治疗,注意观察病情。凌晨0:10,患儿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喉鸣,缺氧明显,给予吸氧的同时立即请示上级医生。上级医生看后急行气管切开,但已来不及了,患儿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无效死亡。
此时家属告知,患儿来院就诊前在当地县医院住院治疗,转院前用了地塞米松,之后呼吸好转,体温下降,到医院后因担心不收住而隐瞒了治疗情况。患儿父母因故意隐瞒导致严重后果,悔恨不已。
此案例,小儿喉炎应用激素后,可以暂时缓解喉头水肿症状。但用药后数小时如不及时有效治疗,会发生反弹。患儿家长故意隐瞒此重要治疗史,给医生造成病情不严重的假象,失去了应有的警惕而影响了治疗决策,导致窒息来不及抢救而死亡,教训极其深刻。
思维始终局限在本专科。专科疾病可能表现出全身症状体征,而全身某些疾病又可以仅表现出局部专科症状,因此专科医生需要培养整体思维。
案例二:
患者女,24岁,未婚,因右面肌抽搐,张口稍受限。先挂口腔科,记录:“张口稍受限,黏膜导管正常,无齿患,无我科就诊情况。”转耳鼻喉科,记录:“双侧外耳正常,鼓膜听力良好,鼻中隔不偏曲,下鼻甲不大,双上颌窦无压痛,咽喉部因张口困难无法检查,无本科情况。”转神经内科,记录:“头颅CT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无异常。”转传染科,记录:“排除我科情况。”
无奈之下,患者父亲带着女儿又到第二家医院就诊。在第二家医院同第一家一样走了多个科室,结果相同。7天后,患者病情恶化,再次到第一次就诊的医院,又重复了首次就诊过程。传染科最后请外科会诊,外科接诊医生比较有经验,闻到患者有臭味考虑有感染,便进一步调查询问。体检发现患者下腹会阴部有备皮史,便追问出10天前在乡镇卫生院行激光治疗史。此时患者确诊为破伤风,却因救治过晚死亡。
该患者因其父亲陪伴就诊,患者未提供真实创伤手术史,虽然在多个科室就诊,但医生都只从本专科角度排除诊断。按常规,破伤风是全身疾病,各科医生都应当会诊断。但接诊者的思维始终局限在本专科,虽然首诊时已发现张口困难,却没有引起高度警惕。
凭经验想当然误诊误治。
案例三:
患者女,48岁,已婚。其丈夫系基层医生,有20余年工作经验。有一天,患者对其丈夫讲自己头痛、乏力、恶心,吃不下东西。丈夫说:“你的老毛病肯定又犯了。”并按以往的经验对症治疗,未见好转。患者说这次头痛与以往似有不同,询问是否要到医院检查,丈夫仍没重视。5天后,妻子体温升高,精神变差,逐渐昏睡不醒,到医院检查确诊为病毒性脑炎,不治身亡。
虽然此例误诊是发生在医疗条件较差的基层医疗机构,但身为医生的丈夫,肯定不愿看到这样的结果。诊断疾病不能只凭经验想当然,先入为主,经验有用也有害。经验主义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这是一种想当然的肤浅认识事物的方法,这种认识方法一旦形成会成为惯性,这是临床误诊的又一重要原因。
(作者单位:总参谋部总医院医务部副主任)
栏目:专家提醒